致力于實現工業領域“雙碳”目標,讓綠色成為區域發展的鮮明標識
山西天鈉材料有限公司3000噸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項目現場。
盛夏的新榮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派生機勃勃,整潔的園區內植被茂盛、綠意盎然;現代化廠房整齊排列,氣勢恢宏;條條智能產線,鳴奏著高質量發展強音。這充滿活力與希望的景象,正是大同市新榮區踐行綠色發展理念、大力推進“零碳園區”建設的生動寫照。
近年來,新榮區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,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經濟建設各個環節,全力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,支持企業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,致力于實現工業領域“雙碳”目標,讓綠色成為區域發展的鮮明標識。
頂層設計擘畫零碳發展新藍圖
工業是實現“雙碳”目標的關鍵領域,“綠色工業園區”則是綠色制造體系的重心。新榮區把系統推進“零碳園區”建設貫徹轉型發展始終。區委區政府以“低碳”“零碳”發展為指引,以能源轉型為突破口,強化政府、部門、企業三方協同聯動,精心謀劃頂層設計。
為探索一條具有新榮特色的“生態優先、綠色低碳”高質量發展路徑,新榮區制定出臺了《大同市新榮區節能降耗工作方案》,并對經開區“零碳園區”建設作出規劃,圍繞零碳能源、零碳建筑、負碳技術等五個方面發力,著力培育“綠色動能”。
依托廣袤的土地和豐沛的風能、太陽能,新榮區近年來加快推進風、光、儲和“源網荷儲”一體化發展,取得豐碩成果。目前,全區已建成并網新能源項目15個,總容量138.5萬千瓦,清潔能源年發電量可達20億千瓦時;儲能項目3個,總容量15萬千瓦。此外,還有3個風電項目在建,2個儲能項目已入庫。與晉北能源(山西)有限公司對接的晉北能源大基地項目也在推進中,項目建成后全區綠電裝機規模將突破300萬千瓦,年生產綠電50億千瓦時。
加快外送的同時,新榮區大力推進區內風能、太陽能等零碳能源使用,初步構建起清潔低碳、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。特別是搭建的強大儲能設施,實現了生產園區內100%零碳能源供給。
新榮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、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孫毅說,現在,僅新榮區600MW光伏電站一個項目,每年提供的清潔電能就超過10億千瓦時,有力支撐了“綠電園區”的建設。
建設光伏屋頂、光伏車棚等設施,也受到政策的多方面扶持。全區大力推進“零碳建筑”建設,將自然光源與溫度融入建筑光熱設計,鼓勵優先使用節能材料,依托清潔能源構建綜合管理系統,努力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。
同時,全區圍繞負碳技術,積極應用碳捕獲、利用與封存技術(CCUS),助力園區降碳減排;圍繞零碳管理與智慧運營,借助云計算、大數據、AI等新技術,搭建智慧化操作平臺和樓宇系統,實現園區精細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管理;圍繞廢棄物處理低碳化,采用新型工藝,通過源頭減排、分級回收等方式,提升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理水平,構建廢棄物循環體系,精雕細琢零碳發展畫卷。
試點引領打造綠色發展新樣板
新榮區牢牢抓住綠色化、數字化發展機遇,堅持試點先行、示范引領,對大同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已落地企業,按照零碳園區創建標準實施改造。在改造過程中,充分挖掘企業節能潛力,推動開展專精特新生產和節能節水改造,淘汰能效不達標設備,推進全密閉改造等節能技術。同時,科學規劃園區綠化,種植吸碳能力強的植物,增強綠地固碳效能。
其中,大同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屋頂5.9MW(直流側)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項目作為試點示范工程,目前已進入收尾階段。該項目采用隆基BC光伏組件和陽光電源逆變器等先進設備,預計年發電量800萬千瓦時,其中200萬千瓦時電供企業自用,余電上網,年平均收益240萬元,既提高了綠色能源利用效率,又降低了企業成本,增強了產品市場競爭力。該公司副總經理麻超介紹說,項目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。
變輸能源為輸數據,大力發展數字經濟,是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。新榮區引進的中聯數據零碳大數據產業(新榮)基地項目總投資45億元,規劃總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,設計安裝約3.45萬架10.5kW高密機柜,承載服務器超過45萬臺。項目采用全球先進的全預制結構,大部分建筑結構在大同本地預制化工廠生產,有效提高建設效率。同時,配套建設增程式共享儲能站、算力產業專用水處理站及廢水回收處理站、220kV綜合能源站、熱交換站等,構建起完整的產業生態體系。這一項目,填補了新榮區大數據產業的空白,并吸引上下游企業加快集聚,形成產業集群效應。
保障試點項目順利推進,新榮區在政策、服務等方面發力,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,對項目企業給予稅收減免、財政補貼等支持,降低企業運營成本;深入開展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,對試點項目實施一對一精準服務,建立企業問題臺賬,由專班牽頭,多部門協同,高效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難題,受到企業好評。
創新驅動激活綠色經濟新動能
著眼構建清潔低碳、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,新榮區重點構建光伏產業產、銷、納一體化的循環發展格局,接連引進光伏制造、儲能電站、充電樁、大數據機柜、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等產業項目。
2023年,銳華能源(大同)技術有限公司落地新榮經開區。項目總投資7.128億元,一期項目包括研發中心、后勤服務中心及充電模塊SMT生產車間、直流充電樁裝配車間、測試老化車間、數據中心等。截至目前,該公司研發的主要產品為20kW—40kW風冷模塊、40kW液冷模塊、960kW雙槍液冷終端和風冷終端、480kW單液冷終端和風冷終端及120kW一體式風冷終端等,已經取得了3項發明、2項實用新型專利及30余件軟件著作權。公司所生產的充電樁在市公交總公司、公交四公司、新榮公交公司等50多處場地進行了安裝建設。
距銳華能源不遠,山西天鈉材料有限公司3000噸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項目建設正酣。該項目總投資1.2億元,其核心技術可提供滿足不同應用場景需求的負極材料,并能有效提升電池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,還可針對用戶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,大大擴展電芯的設計范圍。
積極構筑創新平臺,新榮區大力促進綠電產銷銜接,提升綠電輸送能力。在綠色電力交易方面,500千伏丁崖站成為綠電輸出重要通道,中鑫電聯大同合榮新型儲能電站成功投產。同時,積極推進500千伏新榮匯、木蘭匯輸電項目建設,打通新能源電力外輸“大動脈”。
新榮區還與寧德時代達成合作,計劃建設2個重型卡車換電站點,構建綠色交通能源一體化發展新生態,將綠電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,為區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。
持續引導企業對標國家級、省級綠色工廠創建標準,推動綠色制造升級,發揮綠色工廠示范帶動作用,新榮區正加速工業企業向綠色制造轉型。隨著綠色工廠的涌現,全區的綠色發展之路必定越走越寬廣。
短評敢破能立方可先人一步 --- 賀鍇
在傳統產業轉型與綠色發展的時代命題下,新榮區以改革的勇氣、創新的智慧,打破對傳統產業的依賴,全力構建以新能源為主的產業鏈條,大力推進“零碳園區”建設,在轉型發展的浪潮中書寫了精彩答卷,展現出高質量發展的蓬勃生機。
新榮區的轉型,彰顯著敢于突破的魄力。長期以來,煤炭產業作為新榮區經濟的支柱,為區域發展提供動力的同時,也帶來了諸多問題。面對困局,新榮區沒有固步自封,而是果斷向傳統產業模式“亮劍”。這種突破,不僅是對過去發展路徑的否定,更是對未來發展方向的重新抉擇。在這個過程中,新榮區摒棄思維定式,毅然投身新能源產業發展與“零碳園區”建設,展現出非凡的膽識和決心。
善于創新,是新榮區轉型成功的關鍵密碼。在構建新能源產業鏈和“零碳園區”建設過程中,新榮區沒有照搬其他地區經驗,而是立足自身實際,積極探索創新發展模式。從圍繞零碳能源、零碳建筑、零碳交通等多個維度系統推進,到利用新技術建立智慧化操作平臺實現精細化管理;從對企業進行零碳改造試點先行,到推動新能源項目與綠電交易協同發展,每一步都凝聚著創新的智慧。通過創新,新榮區有效整合資源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降低碳排放,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。
大膽嘗試的精神,讓新榮區在轉型中不斷開辟新境界。無論是與企業合作推進重大新能源項目建設,還是在綠色電力交易等領域先行先試,新榮區都展現出敢為人先的氣魄。雖然面臨諸多困難,但新榮區以開放的心態和堅定的信念,積極探索、大膽實踐,使新能源產業發展和“零碳園區”建設不斷取得突破,為區域發展注入新動能。
新榮區的轉型發展實踐證明,只要敢于突破、善于創新、大膽嘗試,就能在時代變革中找到新的發展機遇。如今的新榮區,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,“零碳園區”建設成效顯著,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升。這不僅為新榮區自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,也為其他地區產業轉型提供了寶貴經驗。期待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,更多的地方能發揚這種精神,在綠色轉型和創新發展的征程中創造更多輝煌,為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。
銳華能源(大同)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外景。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